English 中文
您的位置:首页 > 走进回盛 > 董事长博客
朝花夕拾故乡路
发布时间:2015年05月15日    阅读次数:5352次    作者:张卫元


 

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,
回不去的世界是故乡。


    打开记忆的阀门,任思绪如潮水般奔涌,冲刷着情感的堤岸。静默回首,往事如一杯醇厚的美酒,品一口,忆起阔别已久的乡愁……
 

    穿过陈河镇上的街道继续往南行,过了典集,向右岔进一条并不宽阔的乡村公路,沿着路旁一幢幢未经规划的楼房,几经起伏之后就到了谷杨。从谷杨再下一个坡,坡的尽头是一个绿树簇拥、雾霭笼罩的村庄。清澈的小溪,葱郁的田野,泥墙青瓦,袅袅炊烟……这就是一直让我魂牵梦绕,永远也走不出去的故乡。
 

  我的故乡是地地道道的农村,我在这里生活了19年。这是我生命中最深沉最纯粹最幸福,有时却又是最痛苦的情感。不管离家有多远多久,回家的路一刻也没忘记过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离故乡的时间越久,距离越远,心就会离故乡越近。
 

  身离故乡远,方知故土亲。近年来,我每每回到乡村,总想找回一些儿时的记忆。和村里的人一起吃饭聊天,对宗族、家庭、和个人去向有了一些了解;我常常独自走在乡村的田野里、水塘边,回味着儿时特别痛苦的劳动记忆,寻找着往日和伙伴、同学、长辈一起的欢乐时光。特别是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,我的内心有着无限的思念与感概。
 

  离开故乡已经27年了,我突然发现,我已经疏远了她。她的复杂、她的现状、她的将来,甚至是风俗习惯,我一时很难厘清。我试图倾听、了解、改变、帮助,却有种无处着力的感觉。更多的时候,我只能静下心来,默默地为她祈福。
 

  村里原本有400多人,如今只有不到200人留守。年轻人出去打工创业,老人照看留守儿童,农田荒芜,水利失修,杂草丛生,学校倒闭。村里的河水污浊了,白色垃圾多了,天空不蓝了,儿时的朋友也很难相聚了,很多记忆中的长辈也成了永远的记忆。
 

  到后来,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打工创业、互帮互助形成了一定的气候,一幢幢楼房沿着公路拔地而起,自来水、有线电视、宽带网络进入每家每户。大家争相集资修通了村里的水泥路,逢年过节车水马龙,回乡的车辆还会造成道路堵塞,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 

  然而,这里依然是中国广阔农村的缩影,是原始、传统、老态与成长、现代、年轻的大碰撞。农村一度变成了老弱病残愚的代名词,成了民族复兴的累赘,与现代化风马牛不相及。
 

  也许家乡人意识到了,他们也希望改变。所以他们很团结,做了很多公共事情。乡村公路及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,宗族氏苑的修建,贫困帮扶与创业支持机制的建立,养殖小区规模化的示范与带动等,都给故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推动。但是,有些事情成了公益事业,有些事情则是形象工程,成了家乡人的累赘和负担。所以现在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有些缓慢,也是与大家观念的不统一有关,与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管理不当有关。我一直在想,如果能够成立家乡的发展基金,制定支持家乡发展的长远规划,那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。
 

  如今,老房子都拆了,新建的房子都建在了公路两边,儿时的记忆也逐渐模糊,儿时的伙伴、敦厚的乡亲、妈妈的饭菜、爷爷的呵护、父亲的背影,都在渐渐远去。我知道,我再也无法回到儿时的状态。
 

  回到工作的城市,生活在急速的状态之下,虽然充耳是城市的喧嚣,但有时还是会觉得孤独,那种离家游子特有的孤独。故乡已经有些遥远,而且离我越来越远,但我生命中每一个旋律都是为故乡在跳跃,她是我心里流淌的血液!
 

  朝花夕拾,纸短情长。有人说回忆过去意味着衰老,我却认为,过去的经历才是今天孜孜以求的动力。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,更不会有将来。将来,我们一定会带着故乡的泥土气息,创造出属于故乡祖辈们的荣光!